蜂巢科技 CEO 夏勇峰:AR 眼镜「由实入虚」是当下的最优解|顺为系

2022-12-05  被投企业

作为小米生态链产品里的第一款 AR 眼镜产品,8 月份开始众筹的米家眼镜相机,最终的众筹金额超过 1000 万元,位列 2022 年小米生态链产品众筹 NO.1 。在蜂巢科技创始人夏勇峰看来,「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证明了大家仍然愿意为新产品投票」。

从《商业价值》杂志主笔到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手机部部门总经理,再到后来的自主创业,夏勇峰认为自己一直关注的是长期性市场,之所以入局 AR,是因为这是一个「在当时大家尚不明晰,大公司也尚未进场,但在科技上对人类发展非常重要,是长期目标非常明确的市场」。

对于这款产品,夏勇峰自称为「自 10 年前 Google Glass 发布以来,当下 AR 眼镜的最优解」,为什么如此自信?以及米家眼镜为什么会选择「由实化虚」,做一款生产力工具产品,在米家眼镜相机众筹成功后,极客公园跟夏勇峰进行了一场详聊。

顺为团队长期关注消费电子领域涌现出的创新技术与新机会,并于 2021 年 5 月领投「蜂巢科技」天使轮融资。在下文中你将了解:

米家眼镜是自 10 年前 Google Glass 发布以来,当下 AR 眼镜的最优解。

工具是米家眼镜的核心,我们将其定义为「特定人群的生产力工具」。

所谓移动的智能终端从肩膀上背一个笔记本才正式开始。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产品逐渐小型化,从肩膀到膝盖,再到手上,下一步自然是头部。

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宇宙,我们仍然需要立足于现实世界生活。

一、米家眼镜,是当下 AR 眼镜的最优解

Founder Park:为什么说「米家眼镜是自 10 年前 Google Glass 发布以来,当下 AR 眼镜的最优解」?

夏勇峰:首先,它之所以是最优解,是主要取决于它的三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一个足够好的相机。当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时,它可以帮助用户探索、发现和记录。

第二个功能是光机。目前,米家眼镜相机的光机具有全球最高的入眼量。它可以使屏幕小到让用户在现实生活中随时移动,还可以使屏幕足够明亮,以便用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清楚地看到屏幕。

第三个功能是一体机,自由摆脱了连线和线材,接触即可使用。它还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软件拓展能力。这三点构成了一个最小可运行模型,如果对 AR 眼镜做减法,这就是最后能够保留的三个功能。

其次,产品的任何性能稍强,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崩溃。无论是算力、光机、技术还是相机,都实现了这一产品的极致。所谓的最优解,就是因为它的所有的功耗、散热、平衡性、佩戴舒适度,都是团队一点一滴地去抠、去减。整个过程就像创作,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终点。但是我们一点一点去抠去减,最后产品达到了目前这样的一个成熟度的状态。

Founder Park:显示屏亮度显著提高依靠什么技术或选择?

夏勇峰:目前,由于技术、美学和价格限制,AR 公司很难选择自由曲面棱镜技术。自由曲面棱镜技术经历了多次迭代,我选择这项技术完全是为了让用户在户外阳光下清晰地看到屏幕。这一技术没有替代方案,是目前光效率比最高的方案,也是通过该技术从光源到人眼的光损耗最小的方案,仅为 30%-40% 。

为了达到目前的状态,我们在供应链中做了很多工作。即使是非常成熟的 AR 光学解决方案也无法承受大量订单的突然涌入,包括一致性和良率在内的行业成熟度不足,导致蜂巢需要将其拉到手机级别的成熟度上。因此,蜂巢也在提升整个 AR 行业的成熟度方面发挥了作用,为行业做出了一点小贡献。

眼镜屏幕使用索尼最新一代的 Micro Led 屏幕。其优点包括高亮度、高像素密度,并具有 OLED 特性。即便有人选择与蜂巢相同的小众路线,也会采取更大的屏幕方案,但这可能会阻碍用户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且下一步只能走向内容消费。

Founder Park:除了显示亮度之外,产品中还有哪些亮点值得一提?

夏勇峰:我最骄傲的一点是在技术产业不成熟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可用。

眼镜的框架很难做到通用适配。人们选择眼镜时通常会进行试戴,确定尺寸是否适合他们的面部特征。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怎么样通过一款眼镜适配全球 90% 的用户?不能适配就无法标准化,而在总产量不大时无法增加 SKU 以匹配人脸。

因此,蜂巢在舒适性和兼容性方面耗时近 8 个月,舒适性本身就花费了 6 个月。如果我们放弃对舒适度的追求,该产品可能在去年就上市了。眼镜调度多种数据控制高分子记忆材料的力度强度,使用可记忆鼻托解决鼻梁舒适问题,并通过双轴确保显示效果。因此,用户可以按照我们的方式佩戴,实现可用。而用户感知不到就是对产品的最大赞誉。

Founder Park:用户在硬件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意?

夏勇峰:用户的创作能力非常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大胆的创意。硬件方面,有用户建议蜂巢提供日常佩戴的普通镜框,让近视用户的镜头可以复用米家眼镜相机。还有一些用户鼓励我们开发和推出眼镜相机的镜头组。

用户对软件功能有许多建议,我们会对此进行了投票。在第一轮用户建议和功能投票中,投票最多的是战斗力探测仪。因为产品具有人脸识别,考虑到所有选择此选项的同学可能都是中二少年,于是我们让第一轮的 OTA 中战斗力探测这一功能看起来非常中二。在即将开启的第二轮新功能投票中,我们会尽力将投票结果加注在后续的 OTA 中。

米家眼镜的战斗力测试仪功能 | 来源:互联网

一些用户的共创想法超乎我们的预期。以摄影师为例,部分摄影师长期用眼睛从事高强度工作。闪光灯和图像修复给他们的眼睛带来了一些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他们无法在阳光下清晰地看到单反屏幕。在找寻各种方法后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猛犸图传能够通过 APP 与手机连接,方便用户实时查看相机取景画面。然而,由于需要手持手机和相机,它仍不够方便。在米家眼镜相机的众筹阶段,我们为其私人定制,在他所使用的米家眼镜相机中添加了猛犸图传的 App,让该用户在配有度数的墨镜片的保护下,能够在阳光下通过屏幕舒适地看到取景器。

目前广受欢迎的「时光回溯」功能,就是由公司内的用户共创。我们发现公司摄影师提出的这一建议非常有意义,所以采纳了。一位朋友说得很好:「时间回溯功能让你能够在苏炳添冲线之后点击拍摄画面,还可以拍摄到他跑 100 米的全部过程。」你可以在投进篮球后拍摄,也可以捕捉到孩子站起来走路的一瞬间。相机循环拍摄 10 秒,你可以在任何节点按下快门。

Founder Park:眼镜相机产品发布后,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需求?

夏勇峰:不仅有许多 B 端客户寻求合作,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团购和用户需求找到蜂巢。对于 ToB 用户,我们正在整理;对于其他群体,我们正在仔细研究是否可以为这些人做出更多贡献。

例如。一位诉讼律师曾找到蜂巢,并表示米家眼镜相机是他的刚需,是其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他自称为底稿搬运方,经常需要到法院查阅卷宗,由于手稿不可记录的特性,在翻阅过程中需要一直使用手机进行拍摄,为此甚至需要专门雇佣助手协助拍摄。律师提出了声控功能的需求,蜂巢也在仔细考虑是否可以将语音控制添加到离线功能中,便于律师、财务审计师无需定制即可完成提稿搬运工作。

Founder Park:是否将产品定义为生产力工具?

夏勇峰:是的,工具是我们的核心,我们将其定义为「特定人群的生产力工具」。

后续将继续加强其工具属性,并进一步增强产品在现实中移动的能力。第一代产品仍然有遮挡感。我们希望下一步能在某些场景下更好地实现现实移动,甚至可以支持一些轻微的运动场景,进一步丰富产品工具包,改进部分工具功能。我们希望在下一阶段实现量化改进,并在两年内扎实这一目标。

二、技术和内容现状决定了「由实化虚」的发展路径

Founder Park:怎么定义蜂巢科技?「一家照相机公司」的描述是否准确?

夏勇峰:目前,蜂巢的定义是一家做头戴可穿戴的智能硬件公司。所谓移动的智能终端从肩膀上背一个笔记本才正式开始。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产品逐渐小型化,从肩膀到膝盖,再到手上,下一步自然是头部。因此,我们做了一家头戴式智能硬件公司。智能可以是轻智能也可以是重智能,且不一定局限于 AR,只要对用户有用,蜂巢就有可能将其变成公司的产品线,但使用方式一定是可穿戴的头戴式。

Founder Park:最终对于头戴可穿戴的选择,为什么将相机明确为一代产品的核心?

夏勇峰:第一,我们参照了手机的演进过程。手机最明显的工具属性是相机,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头部公司可以通过相机重新定义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的原因。相机一直是移动设备中最强的工具。

第二,相机对眼镜而言非常重要。狭义上,我们称之为相机。广义上,我们称之为帮助人们探索和发现世界的能力。相机越强大,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就越强。这是一个可以累积的功能,甚至值得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最佳效果。

Founder Park:2016 年,Snap 公司就推出主打拍照的 Spectacles 眼镜;2021 年,Meta 公司也推出了搭载着两个摄像头模块的 Ray-Ban Stories 。你怎么看他们的产品,是失败了吗?

夏勇峰:Snap 近年来的收购动作表明,它希望将 AR 眼镜作为长期战略。 Snap 产品的优点是外观时尚,能够从互动、形式到风格、格调与用户的社交网络充分融合,其市场营销也非常有趣。然而,Snap 对市场、数量和库存管理的判断出现了一些问题。硬件公司最危险的事情是库存管理,而它却在最硬核的部分出现了误判,这个错误将对公司的整体节奏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产品本身非常有趣,甚至可以借此掩盖了很多技术缺陷。例如,通过形式优化图像质量问题,通过交互优化目标对象无法准确捕获的问题等。

Snap 的 Spectacles | 来源:互联网

而 Meta 的产品本身是一个耳机搭配一个相机,这个产品并没有明确的长板或优点。市场是产品的二次创作,Meta 抓住了产品相机「随心拍」这一核心点。这与图像质量和所用技术无关,只是当用户需要记录生活时,身边恰好有这样一款产品。

Founder Park:所谓「回到未来」逻辑*,就是在一个想法迸发后思考其可行性,即从一个想法的爆发和激情,形成了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法的自我冷却和自我验证的逻辑。 AR 眼镜是否采用了这种逻辑进行思考?

夏勇峰:是的,但这种逻辑只是产品思维的一部分。这种逻辑需要在一个背景下适用,即包括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其他环境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AR 眼镜不适用这个逻辑的原因是目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变化。

首先,最大的变化是现有的科技产品太枯燥,甚至越来越枯燥。过去的笔记本发布会需要抢票,逐渐发展为送票,甚至在几年后需要做广告,只有针对新闻发布会投入大量资金,才能产生与以往相同的产出。目前的核心产品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变化。如果我有机会生产一些真正创新的全新产品,就可能获得由发展趋势驱动的价值。

其次,手机市场大盘每年都在快速下滑,这一现象不只是受疫情影响。手机市场的下降速度甚至超过了笔记本电脑。尽管手机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但手机生态的供应商仍然需要寻找其他出路。因此,如果我生产的产品与手机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就能够利用手机技术的溢出效应获得红利。目前的产业生态与小米推出第一代手机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初创企业甚至有机会获得高市值巨头的支持。

最后,这个行业的未来已经逐渐明朗。我进入这个领域一年后,这个行业突然爆火。我选择这个领域只是因为我看到了它的长期性。尽管无数人最初对这个市场持负面态度,甚至表示没有看到出现爆品的可能性。

然而,我并不寄希望于第一代产品。在产品的长期研发过程中,总有机会可以与用户共创出一个获得市场优势的好产品。该产品是提前一年推出还是推迟一年推出并不重要。以潜望式长焦镜头为例。第一款使用这种镜头的手机是华为 P30 Pro 。当时,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镜头面世只有两年,其技术包括复杂光学和复杂计算摄影。尽管过去的不少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但仍然与这一镜头无缘。技术正在迅速变化,因此守住最先进技术的溢出尤为重要。

「回到未来」逻辑:2017 年,夏勇峰在知乎《我们都不是最聪明的人》中提到:用「回到未来」逻辑,判断产品靠不靠谱。基础条件是某创新产品,但没有突破性技术,不存在现有大市场。逻辑判断的过程是

① 我们都不是最聪明的人

② 我们也不可能有那个运气,想到一个世界上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的点子

③ 所以在我们做出这个创新前,起码有 100 个人想到过这个创新点

④ 如果这个产品有很好的前景,他们几年前开始做,哪怕 90 个人失败,也该有 10 个人成了

⑤ 可是现在没有看到这种产品的较大的市场

⑥ 为什么大家都没做成。

Founder Park:在之前的采访中你提到「(之前)负责的生态链公司,有些做的产品就像封面报道,有些则像快稿。」很好奇现在做的产品,对你来说算是什么?

夏勇峰:在元宇宙爆火后,我才开始研究它。

最初,我们认为制造 AR 眼镜有两条路线。大部分人选择的是「由虚到实」路线,互联网的内容正在升级,部分 AR 厂商通过强调双目和 3D 获得更强的感官刺激。但 2016 年之后,在这一路径走下坡路的过程中,AR 正在做第一轮的减法,这条路径上的产品主要在形式上区别于 VR 产品,作为内容的消费终端,归结为移动大屏幕的概念,这条路线并不适合我。第二条路径「由实化虚」则希望人们首先关注现实世界,而 AR 眼镜只是作为辅助工具出现。我们提供翻译软件等工具包,但并不遮盖眼睛阻碍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这是两条路线之间最大的区别。

现在的演进技术无法在实现良好的内容消费的同时,兼顾作为强大的实用工具。

以手机为例。在观看视频时,它是一种消费内容的工具,但在拍摄照片时,它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工具。两者结合极佳。尽管人们认为这种体验很好,但手机仍有改进的空间。

而元宇宙时代的 AR 眼镜的方便程度至少要与手机持平。在技术层面不仅应该能够进入纯虚拟世界,还应该能够在现实中作为辅助工具移动。目前的技术无法平衡这两点。因此我们选择了当前的发展路线。

因为选择了这条路线,所以我们的整个路线图非常清晰。从工具到工具包,到不阻碍用户在现实中的移动,产品体积可能会逐渐缩小,而用途却日益增多。然后利用 5G 和云由实化虚,当它变成双目后,一些虚拟世界内容逐渐渗透到现实世界中,可以与之结合,最终达到虚实结合。

三、 MR 产业期待苹果的入局

Founder Park:制造米家眼镜相机和制造手机哪个更难?

夏勇峰:二者各有困难。

手机更痛苦、更煎熬,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耐性和创造性。手机的每个决策都十分重要,动辄千万美元以上的成本,因此决策十分困难。可能在你做了很多努力之后提案被否,决策组织体系以及围绕相关决策所做的工作都非常困难,这是手机的难点。

眼镜相机需要研究产品最基本的问题,并且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这是其一大难点。如果只谈硬件本身,眼镜相机制造比手机更难。手机有成型的方法论、成型的工具和成型的供应商,其产业链成熟度和整合度都非常高。但眼镜相机的终点并不明确,硬件的挑战需要在制作过程中逐渐解决。眼镜的散热面积只有手机的四分之一,散热是眼镜相机研发的最大瓶颈,这一问题对工程能力的要求极高,除硬件能力外,还需要算法、芯片和 BSP 等调配,算法的调节又与画质挂钩。

作为紧耦合的产品,手机的各部分器件紧密相连。智能眼镜如果采取紧耦合方式,必将以产品全面崩盘告终,重心的偏移将不可避免地以牺牲舒适度为代价。

因此,智能眼镜采用松耦合方式,将器件组合分散成一个圆圈,使产品重心尽可能位于三个支撑点的中间,达到最高的佩戴舒适度。值得一提的是,产品重量对佩戴的舒适度影响不大,真正影响产品佩戴舒适度的是重心和压力,而重心是主要难点。

Founder Park:在产品的硬件层面上,未来硬件迭代路线的节奏是什么?

夏勇峰:如果产品水平处于某个量级之前,主要会采用类似 iPhone 的迭代策略,即一代小迭代和一代大迭代。

如果产品总量足够大,将坚定地采用每年一代甚至每十个月一代的更新节点。尽管技术迭代速度很快,但量级越小越难以操盘,必须要考虑长周期物料和占用成本高的物料的协调,并提高整体容错率。

Founder Park:对于拓展海外全球市场有什么计划?

夏勇峰:这一天的到来比大家想象的要更早。

我们在考虑如何更好地进入海外市场。产品采用众筹的方式,可以给用户一个缓冲期,而不是直接开售迎面落地到用户手中。这种缓冲可以方便企业调整产品,让用户获得更加完善的成品。我们尽量让产品的着陆更稳一些,在与时间赛跑中加速完善产品,使其更符合用户预期。

Founder Park:有传言称,苹果可能会在 AR 领域采取行动。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夏勇峰:我是业界人士,同时也是吃瓜群众,分享一些我听到的消息。

苹果公司将于明年上半年详细发布其 MR 头戴眼镜,以苹果的作风,它一定是 ToC 产品,如果该产品是 ToB 产品,则没有理由以这种方式发布。可能产品的 SDK 相对丰富,能够兼容 ToB 的使用。

苹果的这一产品在短期内将无法超越。 MR 头戴眼镜中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定制的,尤其是芯片。即使可以学习苹果的产品理念,复制其产品形式,也很难达到苹果的产品效果。从苹果完成产品到供应链放松,再到向其他公司提供类似设备,至少需要 12 个月以上的时间。该产品本身仍是 VR 加前端镜头,但其镜头会更复杂,可以让用户眼前更像真实环境,苹果也一定会考虑现实移动功能。这是一款对综合能力门槛要求较高的产品,任何环节不够完善,都很容易导致眩晕或者采集画面错误等问题。该领域一定会催生一批热潮,加速一批如眼动仪器件的成熟,这批成熟器件未必仅应用于这类产品。

Founder Park:如何看待元宇宙和 AR 等技术?

夏勇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真诚地希望人类不要成为内向的生物。如果我真的能走到很强大的那一步,我会竭力阻止人类的内向。这就是我想要追求的。我们需要意识到,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宇宙,我们仍然需要立足于现实世界生活。就如同我们之前所说,在火星上,没人关注元宇宙。

如果有人有机会能够看到更多见不到的,去一些原来到不了的地方,去实现原本实现不了的能力,或许我们就不会限制在一个数字化的,更容易带来自我满足的虚拟世界里,才能让人类这个物种不断地向上探索,不断去做到更优化。

background

提交商业计划书

查看 被投资公司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