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探索苗建全:入局即 “破圈”,发力 “遥感+” 数据融合服务|顺为系

2021-01-25  被投企业

遥感卫星已实现将地球上任意地点最新的、准确的遥感影像和地面传感器数据采集。然而,大量数据仍然是静默的。

遥感卫星市场如何焕能?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 “遥感+” 服务模式,是众多探索企业中比较典型的一家。

千乘探索成立于 2017 年,历时 14 个月就完成了 “千乘一号 01 星” 的研制,公司深耕卫星通遥一体化,组建了千乘探索天地系统:包括千乘星座、地面测控站网、卫星指挥控制中心和快速响应平台。

“遥感+” 服务模式,实现实时数据服务外,目标是遥感卫星数据更多商业化落地机会。

自有卫星+数据应用的开始

航天商业化的突破口在于遥感数据应用。

但基础设施决定服务形式,“火箭+卫星+应用” 模式是更大的生态创新圈,传统遥感市场如何 “破圈” 是当下的难题。

千乘探索的 “遥感+” 数据应用体系,试图 “破圈” 。

2019 年 8 月,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重量 65 公斤、搭载 “捷龙一号” 遥一火箭的 “千乘一号 01 星” 发射升空,火箭飞行 552 秒之后成功分离,进入 540 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千乘一号 01 星

这是当时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自主研发规模的最大的一颗卫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卫星,也是千乘探索推进 “遥感+” 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的首秀。

它的成功入轨,也为千乘探索带来了 30 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及 10 余项技术创新及工程的落地。

目前,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及技术升级,千乘探索将传统卫星应用的三个领域生态进行融合,横向聚集产业及资本资源,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实现对用户 “遥通导” 融合的数据服务。

完成星座组网,实现 “遥通导” 应用融合

把卫星送上天只是一个开始,让卫星征程正常运转起来才是关键。

为了更好地运营卫星,千乘探索建立了 “千乘测控网北京中心” 。通过该中心,能够实现对卫星状态实时监测、指令发布、数据获取等工作。

如果卫星是 “眼睛”,卫星指挥中心就是 “大脑” 。而千乘探索自主研发的千乘测控系统就是 “神经中枢”,由遥测系统、遥控系统、任务规划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存储及分发系统等组成。

千乘探索计划在未来 5 年内,完成 2 个卫星指挥中心、 4 个地面测控站、 3 个星座共 60 颗卫星的星座组网产业布局,实现卫星遥感数据、通信数据和导航数据融合应用的自主可控。

千乘探索的行业布局和思路,哪些是行业共性的突破,哪些是行业个性的研判,值得空天信息行业的从业者共同思考。

以下为采访实录:|千乘探索 CEO 苗建全

一、市场:看方向,沉住心,完成商业闭环

Q: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突破八千亿元规模,您认为该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由于我国商业卫星起步较晚,在 2015 年之前,中国的商业卫星市场发展较为零散、不成体系。 2017 年至 2018 年期间,是这一领域被大众市场所认识与了解的时期。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当时资本市场也相对宽容。

如今,商业卫星及卫星遥感市场远没到火爆的程度,更多的企业选择沉下来,仔细打磨业务。从商业角度出发,资本机构也开始深挖行业的价值方向,整个行业最大的转变是趋于理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产业的发展状态和方向。

Q:目前,千乘探索的客群是谁?

A:从市场维度出发,千乘探索目前主要有两类客户群体:政府和国防。国防与航天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千乘探索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拓民用市场。

Q:千乘探索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哪些机遇?

A:我认为是政策的利好以及对时机的掌握。

首先,是政策利好。 2014 年之后,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开始向民营企业开放,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机遇。 2017 年至 2018 年,资本对行业的积极关注,促使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猛增。

千乘探索也是第一批拿到入场券并且通过市场检验的公司。我们虽然是年轻的公司,但专业能力和运营服务能力,在市场上收获了很高的评价,接受度和认可度都很高。

Q:自 2017 年成立至今,千乘探索有哪些变化和里程碑事件?发展方向是什么?

A:成立近 4 年以来,主要有两个里程碑事件:完成了技术产品的闭环、商业模式的闭环。

第一个是技术产品的闭环。 2019 年 “千乘一号 01 星” 成功发射,并正式开始数据传输及后续服务是千乘探索一个重要的节点,一颗卫星从产品规划、设计研发、发射升空,再到后续运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千乘探索技术实力和团队运营能力的体现。同时,“千乘一号 01 星” 的成功入轨,也被业内评为 “2019 年中国遥感领域的十大事件” 之一,是商业航天领域的一大成就,对公司的意义相当重大。

第二个是商业模式的闭环。千乘探索实现了根据(农业、林业、国土、城市管理和国防建设等)实际场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在用户场景中完成了业务部署。

不过,目前由于卫星数量及规模不足的限制,目标群体较窄,商业模式较分散,还需要更多的卫星形成星座。这也是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兼顾 “做-管-用” 模式商业卫星核心产业链布局

Q:您认为卫星遥感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A:我认为卫星遥感行业最大的痛点是数据供给问题。

一方面,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遥感数据大多沉淀在服务器里,导致 “有数据却用不上” 的局面,数据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才能挖掘其深度价值。

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未来的、定制化的数据严重 “供血不足” 。在遥感应用市场,大家获取 “沉淀数据” 的门槛和成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有通过自有卫星及时获取数据补足供给,才能做更扎实的业务支撑和扩大市场规模。

Q:千乘探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A:纵观卫星遥感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分布着诸多企业,比如卫星研制、卫星运营都有很多专项公司。卫星应用市场更不用多说,可谓 “遍地开花” 。

而千乘探索提供的是 “遥感+” 应用服务,根据服务特性,我们提出了 “做-管-用” 商业卫星核心产业链布局的解决方案。

这三条业务线必须齐头并进,不能有 “瘸腿” 现象,这是我们立足市场的核心理念。

Q:目前,千乘探索面临哪些行业难关?

A: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难关是是星座规模化不足、卫星数据服务能力不够。在资源层面,没有形成大规模卫星星座之前,难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难以向民用市场深度推进。

个人消费级产品对数据的要求更高,数据更新不及时就会导致客户流失,这成为阻碍商业卫星突破 To C 市场的巨大难关。

三、谋局:建立星座,探索 To C 市场

Q:千乘探索在新的一年有哪些计划以及目前的准备工作如何?

A:还是从 “做-管-用” 三个维度出发:

在 “做卫星” 方面,2020 年受疫情影响,千乘探索的卫星发射计划被推迟。目前公司已重新调整,增加 2021 年的发星数量,计划在 2021 年年底前后发射 5 颗卫星,尽快提升星座布局进程;

在 “管卫星” 方面,我们的单星运营及服务能力被市场广泛认可,基础客户需求得到满足,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公司会加大对市场规模的调整计划,推进商业闭环深度完成。同时,春节之后,我们的沿海地面站也将开始建设;

在 “用卫星” 方面,千乘探索将增加卫星种类。亚米级卫星、红外卫星,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列入计划的研制对象,我们还将提升卫星的载荷种类,适应更多 “遥感+” 应用模式及场景,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全链条解决方案。

Q:空天信息领域日新月异,您认为该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A:我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遥感应用公司将采用 “做-管-用” 的商业模式。

无论起点在哪里,最终都会形成各自的核心产业链布局。

此外,尽管遥感已是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但仍没有面向普通消费者的 To C 应用场景,这个领域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十分可观,也需要该领域的企业共同努力。

中国可能不会出现马斯克似的人物,但中国一定会出现很好的商业航天公司。

中国空天信息的未来是值得被关注、值得被期待的。

background

提交商业计划书

查看 被投资公司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