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 “512 时代:为车而来” 为主题的北醒新品暨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北醒还公布了最新的 C 轮融资结果,顺为资本、国内某造车新势力、一汽富晟、建信、中电科、将门、国海创新、丰厚和天启的投资。
顺为资本曾于 2016 年领投「北醒」A+ 轮融资,并在后续的多轮融资中给予持续支持。
此外,发布会上北醒 CEO 李远公布了北醒首款 512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AD2,标志着中国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正式进入了业界领先的 “512 时代”,作为行业首款 512 线的高性能激光主雷达,AD2 将于 2023 年实现量产交付,主要面向造车新势力、传统车厂、无人驾驶方案商三大群体。
目前已获多个车型的定点,定点总数 18 万台,并与全球顶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 Jabil 达成量产合作,同时李远还宣布北醒成立 512 生态联盟,致力于赋能车企实现智能驾驶时代下的弯道超车。
一、 “512 时代” 致力激光雷达跃迁升级
根据法国 Yole 咨询公司报告显示,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市场份额占到了全球 50% 水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激光雷达应用市场和供给市场,摆在中国激光雷达行业面前最大问题是如何能真正为车企赋能,让未来的驾驶体验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
北醒 CEO 李远表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绕不开的关键点就是安全,更准确的说是如何在感知层面上为智能驾驶用户留出足够的观察与响应时间。
面向未来的智能车辆的准入门槛需要更高安全标准,李远认为激光雷达行业迈入 “512 线” 是必经之路,因为” 只有通过这样的高性能产品才能对车企赋能,实现更高阶的安全和智能驾驶” 。李远举了一个例子,当车辆以 100km/h 行驶过程时,一个 22cm 小目标物(平放的轮胎高度)出现在路面中央。常规情况下,从发现目标物到刹停的极限安全刹车距离至少需要 70m 。但以目前的 128 线激光雷达产品来说,相应情况下其对小目标的有效探测识别距离只有 31.5 米。相反如果将激光雷达垂直分辨率做到 0.05° 即等效 512 线,就可以使有效探测识别距离提高至 126 米,给汽车争取到额外的安全距离,相当于给智能驾驶系统争取到额外的 2.1 秒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决策、规划与控制。这关键的 2.1 秒足够人类完成 3 到 4 个操作动作,可以选择提前减速稳妥停下,无需采取紧急刹车的极限操作,或者在有机会安全平稳地切换到其他的行车道,绕开障碍物继续行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北醒最新发布的 AD2 通过革命性的 512 线技术实现了核心性能的突破,将这一场景变为了现实。通过 512 线强大的性能表现,AD2 纵向分辨率实现 0.05°,这意味着 AD2 可以在 120 米以外探测到平放轮胎高度类似大小的目标,或者在 200 米的距离上能够准确还原出人的轮廓甚至步态;此外,AD2 实现了全局高清探测,即整个 120° 水平视场范围内各个角度与区域都具备高分辨率,且整个视角内的高分辨率是连贯且平滑的,没有重叠、交错、缝隙等现象,使得激光雷达无需左顾右盼,更加方便的兼顾更大范围内的目标检出,为降低事故发生提供了双重保护。
李远表示:“我们的 AD2 可以为车辆驾驶增加 70 米以上的安全可控距离和 2.1 秒以上的可控反应时间,让新时代的智能驾驶更智能,更安全,更少事故可能,更舒适驾驶体验。”
二、 2D 扫描替代 1D 堆叠:实现性能与成本的解耦合
李远在发布会上介绍到业内之所以暂时未能普及 512 线技术,除了出于商业战略和路线布局的原因外,也和这一技术目前实现门槛较高有关:“如果采用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做法来实现 512 线的分辨率:就需要纵向地堆叠光源和接收器,并且收发间的相对位置精度需要控制在微米级以下,以目前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很难突破成本、体积、可制造性、散热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而如果采用光学扫描替代器件堆叠的方式来实现 512 线的分辨率:要做到 0.05° 的扫描精度,那么光学扫描的角度精度就需要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即要求电机每秒钟转动近百圈,同时每圈的偏差还要小于秒针转动的 120 分之一以内,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北醒方面表示为了实现成熟的 512 级别产品,公司在光学设计,扫描精度,信号处理,自动化校准装调等方面都有众多创新,同时也克服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传感器阵列收发技术,以及自有专利的创新激光器驱动电路和接收信号处理电路,提升了信号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加之独创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和自研光学系统,不仅支持灵活配置的扫描模式及扫描轨迹,还可适配全自动装配流水线并最终实现量产。
通过自研的双轴高精扫描技术和双电机控制算法,不仅实现了 0.05° 的高精度扫描,还通过设计迭代成功的将电机控制电路的尺寸缩小一半,成本节约 40%,从根本上解决了 512 线性能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使得商业化量产成为可能。李远表示在同参数性能之下,双轴高清扫描技术可以使用更少的收发阵列,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并且实现了成本和性能解耦合,以更好地实现后续的性能升级,兼顾车企对成本和性能的高标准需求。
三、孵化 512 线的 8 年之路
据介绍,北醒之所以能够完成车载激光雷达 512 时代的巨大突破,与之前八年其在激光雷达行业的深耕密不可分。此前,北醒已经在大交通、工业传感领域获得市场占有率第一,各型号累计出货量 100 万台,产品远销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北醒潜心研发做出第一个距离在 300 米以上的 Horn 系列产品,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而在三峡、冬奥支线(北京地铁 11 号线西段)、首都机场、京台高速等场景也有北醒产品身影,成立于 2015 年的北醒,在激光雷达赛道上已是商业成就颇丰。自 2020 年起北醒已经具备盈利能力。
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北醒也已布局多年,2018 年研发布局了角龙(Horn)平台:采用独特的收发模组和双轴扫描系统,点亮 “高清长距,快速定制,动态可调” 的技能;如今的 AD2 则是依托应龙(Ying)平台应运而生,结合了曾经技术平台的优势,在性能上持续突破创新,未来也将在应龙(Ying)平台上进行产品升级,为车企塑造更加安全和强劲的感知能力。
截至目前,北醒的激光雷达相关专利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其中专利申请公开 413 项,专利授权 200 项。并且,北醒已经获得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等国家级荣誉。
四、 512 时代已来,北醒助力车企实现智能驾驶时代的弯道超车
最后李远郑重表示,车规级的 512 线激光雷达不是展望,是现实,未来智能驾驶从 L2+ 向 L3 、 L4 升级,将更多依靠高性能硬件的支撑。北醒将帮助车企提前 18 个月用上下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大幅度提升升级效率。 “512 时代,将带来驾驶安全的质的提升,事故率将大大降低,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安全的智能驾驶能力” 。
北醒还面向车企公布了未来的战略规划。未来两年,北醒希望能够基于自身在激光雷达技术和产品能力上的积累,充分赋能各大车企,和车厂一起实现智能驾驶的能力突破与跃迁。具体而言,在软件上北醒将进一步优化点云的基础处理和算法,并在功能层的软件开发让渡给客户;面向大算力芯片、方案公司、车厂等合作伙伴,发起 512 生态联盟,与中国车企一道以 512 时代的车载激光雷达为契机,为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时代的弯道超车提供支持。
李远最后表示:“北醒做激光雷达的初心与理想便是通过激光雷达提升微观世界的时间的控制力,从而提升车感知环境的能力,增加宏观世界的运输力。” 面向未来的智能驾驶变革浪潮,512 线产品是一个节点,而非终点。北醒将坚定技术投入,帮助智能驾驶车辆应对更复杂的路况,实现更高的速度,以带给人们更安全、更美好的出行体验。